立秋一過,暑熱便一天一天地散淡開去,像一滴墨暈在水中,漸薄漸遠,以至到了處暑,一場雨過后,整個世界便柔和而清爽起來,像被世事洗練過的中年人,忽然懂得了收放、內斂,變得理性而又清淡。 幼時喜歡夏的熱烈。長長的暑假,永遠睡不著的午后,渴盼著逃到田野瘋玩的心情,幾毛錢一根的冰棍,圓滾沙甜的大西瓜……都是小小的人兒喜歡夏天的理由。多么明亮的季節!像從兩山相對間奔流而出的小河,無論是在河里游泳、捉魚還是逮螃蟹,只要把腳踩進水里就是好的。兒時的夏季,沒有空調,卻依然清涼;沒有WiFi,卻依然快樂。我想,我的童年屬性是夏,那些取之不盡的快樂,是夏天給的。 后來又喜歡上了秋。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年紀,秋雨一落,便要學那書中人念幾句“秋窗風雨夕”,想象自己是多愁多病身、傾國傾城貌的林妹妹,連那人人追逐的怡紅公子也不屑一顧,每每秋風乍起秋葉搖落,便在心中默嘆“世上如儂有幾人”,一知半解也要強吟幾句“少年聽雨歌樓上”“為伊消得人憔悴”…… 人過三十,有幾年突然愛上春天。第一根白發的出現,讓一個女人忽然間不得不面對紅顏終老的殘酷現實。而消失的蘋果肌、一夜橫生的法令紋、隱約的蝴蝶斑都在宣告著歲月對青春和美麗的摧毀。其實明白,無論如何抵抗,我們終將被時光打敗,面對四季年輪,不再興奮渴望,只是希望它的腳步緩一緩,再緩一緩。 于是喜歡春天,從樓下梅樹爆出第一只花苞開始,便恨不得看遍春天每一片花田,記錄下每一朵花瓣。連萌生的春草、雨后的地衣、林間的苔蘚都覺得可喜可愛。它們紅的紅,綠的綠,每一種都毫無遮掩地綻放著生命的色彩——生當如此,永遠鮮活飽滿,永遠心懷希望。春天是挽留,是不舍,是想要放手一搏的追求。 總有累了的時候,春天過后,一個長夏的惡戰,我們和生活,和時光,誰都沒有贏。誰都要進入下一站。 下一站,是秋。 是禾田收割后放一把火,灰燼入土化為冬肥,孕育下一個春天。 中年似秋。雖不忍自稱中年,身份證上一生不變的數字卻和日歷沆瀣一氣,一日日一年年敲打著你的身體,磨礪著你的心智。還好,在四季的更迭中,我們一步都沒有落下,或許慢了些,或許繞了些彎路。不要緊,人生沒有白走的路,每一步里,都有與眾不同的風景。 我們都是路上看風景的人,有時也會生出活成別人眼中風景的妄念?墒敲總人有每個人的風景,你想活成的樣子,別人未必在乎,也未必欣賞。所以,不如用這僅有一次的生命來取悅自己,在自己的四季里,賞春花夏日秋月冬雪,看自己的風景,過自己的人生。 …… 午后清涼,秋風乍起。一場雨來得悄無聲息,仿佛關乎所有人,又仿佛與所有人無關。不由想起納蘭的詞—— 重來對酒,折盡風前柳。若問看花情緒,似當日、怎能彀。 休為西風瘦,痛飲頻搔首。自古青蠅白璧,天已早安排就。 ( 編輯:tln ) |
下一站,是秋
□青顏如風
來源: 發布日期:2023-08-30 打印
